网易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南洋艺事精彩纷呈

0
分享至

作者简介

何华,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,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。出版散文集《老春水》《一瓢饮》《在南洋》《南洋滋味》《〈台北人〉总也不老》《何华的一天》等。文章散见中港台新马报刊,如: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、台湾《联合报》、马来西亚《星洲日报》、香港《明报月刊》、《上海文学》、《新民晚报》等。

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

这本《南洋艺事》的“艺”,是个宽泛的概念,包括书画、电影、音乐、舞蹈、文学等;当然,是以书画为主。2018年,我在“八方”出版了一本《在南洋》,里面收了《潘受,百年孤独》《董樵是董桥的四哥》《星洲过客饶宗颐》《蔡逸溪与徽州》《记住陈有勇》《再写陈有勇》等篇,这些文章就没有重复放在《南洋艺事》里了,《南洋艺事》可以说是《在南洋》的续集,读者不妨将两书当作一个整体来看。

《南洋艺事》涉及第一代书画家许允之、张荔英、林子瑄、范昌乾、钟泗滨、陈月秀、林子平(按照姚梦桐先生的划分,林子平应属于第一代画家)等;也谈论了中国文人及画家郁达夫、徐悲鸿、刘海粟、丰子恺、贺友直、陈钧德与南洋的因缘。同时也关注了第二代画家陈瑞献、陈楚智、许梦丰、李福茂、邓尔昌等人及第三代画家林仰章的艺术贡献。对新加坡舞蹈家吴诸珊、导演陈哲艺的成就也做了评析。南洋艺事丰富多彩,本书挂一漏万,在所难免,很多想写的人物,因为客观和主观因素,都无法实现。

新加坡“四先驱”里的钟泗滨“才情”出众,大胆创新,这是不争的事实;但陈宗瑞的“深情”不可忽视,还有待评家进一步探索。刘抗先生与刘海粟傅雷半师半友的情谊成为美术史上的佳话,刘傅两人后来反目,但他俩始终与刘抗交好不变,足见刘抗先生为人之包容与厚道。刘抗与妻舅陈人浩,同学少年,上海、巴黎、麻坡、星洲,一路走来,一生相扶,是美术史上的另一段佳话。作品与人生,不可分割,刘抗的人生决定了他作品的“温柔敦厚”。我越来越觉得陈文希了不起,他那些半抽象的鹭鸶即使放在中国绘画的版图衡量,也属于第一流的,比起林风眠的鹭鸶,陈文希又往前走了一步。渐渐地,陈文希在我心目中成了“四先驱”里首屈一指的人物。我期待本地学者对陈文希有更深入的研究。

说到新加坡的学问家,首推潘受,但大家不要忽略了黄葆芳。现在媒体少谈黄葆芳了,老报人陈正先生告诉我:“有一阵黄葆芳几乎天天来我的办公室聊天。当年黄葆芳在文化圈的地位非常高,影响力甚至大于陈文希等人。”有一次和许梦丰老师聊天,我说新加坡老一辈最有学问的两个人是潘受和黄葆芳。许老师认同,他补充说:“黄葆芳的画也好,是正统的海派。”说到海派在南洋的传播,就不能不提范昌乾先生的功劳,他在狮城的弟子有:林子影、蔡逸溪、庄耿文、林家雄、赖瑞龙、陈克湛、郑剑峰等。我一时还想不到哪位第一代画家像范昌乾一样桃李遍南洋。当然,这些弟子中,并非都是海派,不少人另辟蹊径。

十七八年前,有一次去拜访书法家曾守荫先生,当时不知道他是谭恒甫的弟子,那天聊了什么几乎忘了,倒是记得曾先生请我去汤申路上段“南记”吃海南鸡饭,味道太好了,怎么也忘不了。

第二代画家李福茂风格明显,设色雅致,自成一派。曾纪策的书法,侠士佩剑,稳健中又不乏斜逸,令人过目不忘。有一次我在陈楚智画室里见到一副书法对联,与众不同,颇为潇洒,陈先生说是杨镇荣的作品。大概没什么人知道杨镇荣,他留日的,曾在二玄社工作,他与拍卖行与收藏家都有交往和交情。此人性格独特,我行我素,可惜多年前已过世。

中国改革开放后,很多画家进入新加坡市场,最著名的就是吴冠中。不过,不要整天就是吴冠中,你可以把眼光移到上海画家陈钧德那里,你一定会惊艳于他油画作品的“彩韵”,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画的味道。很荣幸,我采访了谢声远先生,了解到陈钧德的“星洲缘”,他五下南洋办画展,在新马留下了一批精彩的画作。

我也曾在长辈好友的引领下,有缘去双林寺文物室一睹贺友直先生十二幅大型双钩设色组画。在此,我们要深深感恩贺友直先生留给双林寺、留给新加坡这样一批重量级作品。

我要感谢许梦丰先生为本书题诗并跋:

疏林茅屋渐纡回,

云壑谿山迭荡开。

我爱先生文字好,

每从舒坦见崔嵬。

何华先生文笔清隽,能寓精警于平朴之中,犹顾虎头为维摩画像点睛,神彩毕现。先生近作《南洋艺事》行将付梓,因缀四句为贺。壬寅五月 说梦轩梦丰。

梦丰老师是我敬仰的艺术家,得到他的护持和鼓励,实在因缘殊胜。

谢谢仰章同意我用他的画作,构成封面。多年前,我们一起去英国旅行,主要就是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。之后又一起游意大利,从罗马北上佛罗伦萨、威尼斯,最后到米兰,四个城市看了近二十个美术馆,大饱眼福。和仰章的两次艺术之旅,因为兴趣接近,所以十分欢喜,至今念念不忘。

我还要感谢尤东暐君题写书名。人与人讲个“缘”字,人与书法也讲个“缘”字,我和东暐有缘,和他的书法也有缘。东暐的书名题签为拙作增辉。

最后,我要特别感谢编辑耿捷认真辛苦的工作,感谢美编宝凌和排版员丽芳的出色手艺,更要衷心感谢国家艺术理事会对本书出版经费的赞助。

南洋是一个艺术宝地,南洋艺事真是说不完、道不尽。由于作为“新移民”的我,对星洲历史及文化认识上的先天不足,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,书中的错漏与误判一定存在,还望方家多多指正。本书只是抛砖引玉,这绝不是什么客套话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推荐
亲子
时尚
数码
家居
本地